2021年12月27日,“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來到海口,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多功能廳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主辦,CSIG腦圖譜專委會和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聯合承辦,旨在對“腦圖譜與類腦智能”領域的最新研究進行交流。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劉謙院長和卓俊傑副教授主持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緻辭。國防科技大學胡德文教授、北京大學彭宇新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化研究所蔣田仔研究員、北京大學林宙辰教授、海南大學殷明教授、北京郵電大學劉勇教授等受邀在會上作報告,吸引來自各高校100餘名師生參加。

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在緻辭中指出,中國腦計劃項目已經啟動,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在未來将是一個熱點研究方向,海南憑借天然的環境優勢,有望在腦科學研究領域成為有影響力的研究中心。駱校長表示,海南大學也将全力為大會提供支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動“腦圖譜與類腦智能”的研究。
會上,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胡德文教授首先做了題目為“功能成像腦網絡分析”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腦科學研究集中在宏觀、微觀和介觀層面上,對兩個腦區之間的結構、功能等進行有效連接。未來,因果分析或将是下一個具有潛力的數據驅動方向。目前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個體差異、任務差異和中心差異。最後胡教授向我們介紹了他研究的具體方向,如基于大腦影像的模式識别;基于圖卷積網絡的多中心腦影像遷移學習等。
接着,北京大學彭宇新教授做了題為“視覺-語言相互生成技術”的報告,報告指出,随着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圖像分類、對象識别等任務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并依次向介紹了跨媒體的概念,人工智能2.0和1.0 在處理對象和推理能力上的區别,以及跨媒體智能的大概框架,即數據驅動與知識驅動相結合,并展示了相關的演示系統。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蔣田仔教授進行了題為“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類疾病與類腦智能研究中的應用”的報告,指出腦網絡組圖譜是研究腦結構和功能的基礎,通過研究腦網絡圖譜的定義、繪制,有助于在宏觀層面上通過構建腦圖譜來解決實際問題。報告還介紹了腦網絡組的主要研究方向,強調腦網絡圖譜繪制與現有腦圖譜之間的區别,描述了該研究方向未來的應用前景。
随後,來自北京大學的林宙辰教授進行了主題為“Training Feedback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by Implicit Differentiation on the Equilibrium State ”的報告,報告指出SNN模型在神經形态硬件上具有高效節能性,與現有ANN網絡相比有着顯著優勢。介紹完SNN模型的具體網絡架構,林教授提出下一代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并總結了網絡理論上的方程推導以及網絡在參數量等方面的提升。
海南大學殷明教授在會上進行了題為“高精度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報告,指出該技術涵蓋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所瞄準的“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腦科學”等前沿領域,這是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報告簡單介紹了什麼是腦機接口、當前國内外的研究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應用前景。着重介紹了團隊正在研究的植入式腦機接口和目前較為前沿的微電極陣列腦機接口技術,以及基于目前腦機接口技術的一些實際應用。
最後,北京郵電大學劉勇教授做了題目為“Convergent Neuroimaging Signatures and Molecular Representations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報告,報告主要圍繞智能腦影像研究展開,介紹了目前用于識别阿爾茲海默症的方法,如生物标記物和影像組學等。主要介紹了團隊近年來在大樣本多中心上的工作,比如自己團隊就正在研究如何通過了解阿爾茲海默症的已知風險基因對大腦結構的影響來識别阿爾茲海默症。
在現場提問環節,現場參會人員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專家進行探讨,各位專家分别進行了詳細的解答,使參會人員加深了對學科發展的了解。至此,“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活動在海口圓滿結束。

文字/攝影:孫伊歐//何籽萱 編輯:崔建兵 審核:卓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