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張智紅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iv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sentinel lymph nodes by dual-targeting melittin nanoparticles”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IF=10.2)上發表。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的蜂毒肽脂質納米探針,為腫瘤淋巴結轉移的診療提供了潛在新途徑。

腫瘤細胞發生遠端器官轉移是導緻腫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上皮源性腫瘤主要通過淋巴系統進行遠端器官轉移,比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腫瘤細胞從原位腫瘤組織脫離後經淋巴管首先遷移到前哨淋巴結,再由前哨淋巴結轉移到遠端器官。因此,檢測前哨淋巴結的轉移狀态以及抑制腫瘤前哨淋巴結轉移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
張智紅教授課題組前期發展了一種雙靶向乳腺癌細胞CD44和SR-B1受體的熒光/光聲納米探針HA-HPPS,通過結合光聲顯微成像可以準确地将腫瘤轉移的前哨淋巴結與正常淋巴結和炎症性淋巴結進行區分,從而為有效鑒定腫瘤前哨淋巴結的轉移狀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工具。基于此,團隊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靜電效應将具有腫瘤殺傷能力的蜂毒肽(melittin)裝載到HA-HPPS上,發展了一種雙靶向乳腺癌細胞的蜂毒肽脂質納米顆粒MLT-HA-HPPS,該納米顆粒即能有效遷移到腫瘤前哨淋巴結,又能靶向淋巴結中轉移的腫瘤細胞,有效地抑制了乳腺癌腫瘤生長及其前哨淋巴結轉移,從而為腫瘤淋巴結轉移的診療提供了有應用潛力的新工具。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32201131)、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22M710990)、海南大學科研基金(KYQD(ZR)20078)、111項目(D22022)和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創新基金資助。海南大學張智紅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課題組博士後戴豔鋒為文章第一作者,海南大學餘祥教授、彭星舟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後王俊傑、研究生趙一帆和冷月紅,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陳涓博士共同參與了相關工作。

圖1基于雙靶向乳腺癌細胞的蜂毒肽脂質納米顆粒抑制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示意圖
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3-0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