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逸,博士,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微生物診斷機制及其技術研究。主持了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面上項目、地區基金、青年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專項子課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基金、海南省“南海名家” 青年育才計劃、中國科學院-UCLA 聯合訪問學者項目、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計劃等項目20 項;參與挪威科研理事會(The 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等 5 項。出版專著 2 部, 發表研究論文42 篇(包括 SCI 論文 41 篇),其中,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 SCI 收錄論文 22 篇(Chemical Reviews, IF=72);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9 項;獲得各類科技獎勵及榮譽 13 項,包括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别獎、中國腐蝕與防護協會優秀論文獎、青島市自然科學獎(排名第二)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三) 。
主要研究方向:
緻力于基于微生物診斷技術與儀器研究。針對微生物快速診斷 的問題, 開展了微生物膜内(基于酶學和代謝産物分析技術) 和膜外 (基于抗體和核酸診斷技術) 快速診斷性能與機制、儀器設備研究。針對微生物診斷技術難點和生物化學特性,重點探索基于熒光分析和光電傳感的微生物監測技術開發研究。
研究項目:
1. 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平台建設,2022-01 至 2022-12,1000 萬元,在研,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2376184,海洋微生物CRISPR單堿基分辨機制研究,2024-01 至 2027-12,40 萬元,在研,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4216060011,高靈敏生物電信号探針在硫酸鹽還原菌診斷中的傳感機制,2022-01 至 2025-12,40 萬元,在研,主持。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41866002,診斷海洋病原微生物的多通道磁性“化學鼻”傳感器機制研究與驗證,2019-01 至 2022-12,40 萬元,在研,主持。
代表性論文列表:
1. Yi Wan ,Chengli Zong, Xiangpeng Li, Chuanbin Mao ,New Insights for Biosensing: Lessons from Microbial Defense Systems ,2022 , Chemical Reviews,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1c01063(第一作者, IF=72).。
2. Yangdao Wei, Zhiqing Yang, Chengli Zong, Buhua Wang, Xiaolin Ge, Xiao Tan, Xin Liu, Zhenzhen Tao, Peng Wang, Chunxin Ma, Yi Wan,* Jinghong Li*, 2021, Trans Single-Stranded DNA Cleavage Via CRISPR/Cas14a1 Activated by Target RNA without Destruc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0.1002/anie.202110384(通訊作者, IF=15).
3. Ge, X., Meng, T., Tan, X., Wei, Y., Tao, Z., Yang, Z., Song, F., Wang, P., Wan, Y.*, 2021. Cas14a1-mediated nucleic acid detectifon platform for
pathogen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189, 113350.( 通訊作者,IF=12).
4. Song, F., Deng, R., Liu, H., Wang, A., Ma, C., Wei, Y., Cui, X., Wan, Y.*, Li, J.*, 2019. Trypsin-Amplified Aerolysin Nanopore Amplified Sandwich Assay for Attomolar Nucleic Acid and Single Bacteria Detection. Anal Chem 91(21), 14043- 14048. (通訊作者,中科院一區,IF=6.7).
5. 萬逸;孫雲; 劉春勝; 戚鵬,生物傳感器技術檢測和診斷病原微生物,2020,科學出版社。 (第一作者).
學術獎勵及社會兼職:
1. 美國- 以色列農 業發展研究基金會(Bi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 US-Israel, BARD)的項目評委。
2.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3. 《Biosensors》(IF=4.5)期刊客座編輯。
4. 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育才計劃。
5.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招生需求:
* 每年招收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電子信息、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學、醫學等相關專業的碩士生(2-3人)和博士生(1-2人),常年招收博士後。
* 歡迎各位博士生和碩士生通過以下郵件聯系,主要參與開展生物技術研究、生物光學儀器開發,,圖象處理及可視化(深度學習、三維建模與仿真)。
聯系郵件:993602@hainanu.edu.cn